目前分類:Ideas 客座專欄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世界很大,人人都想去看看,但是卻老是因為語言問題而卻步。搭機、住宿、點餐,如果你的美語也能朗朗上口,出國旅遊就再也不必被導遊牽著走,而是可以說走就走!
旅1  
念小學時,為了父母的期待上安親班;
到了中學,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文;
大學畢業,為了找工作而準備檢定考。
文章標籤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別人放寒假我都要陪著老爸到山上尋找適合種香菇的木頭,找到這些適合栽種香菇的木頭之後,還需要一根一根的處理成差不多130-150公分的長度,然後在這些木頭上面鑽一個一個孔,再將香菇的菌種一切成長條形狀塞進去鑽好的洞裡,阿爸說:菇菌一定要塞滿而且要塞緊,然後再用一片一片的樹皮蓋起來,蓋樹皮的時候要用大榔頭敲打,這樣香菇在生長的過程中才不會遭受到病蟲害,這樣長出來的香菇才會漂亮又大朵唷。

香菇7  

 

繁瑣又辛苦的香菇栽種的事前準備工作

其實種香菇的過程真的滿辛苦的,譬如要上山挑選適合栽種的木頭,這些木頭的品質影響著香菇的品質,如果處理的過程出錯,那麼前面的所有努力都會白費呢?所以每次到了栽種香菇的季節時,就會看著阿爸跟阿母到山上去找木頭,找到的木頭還要一根一根扛到搭好的香菇寮裡面備用,接著當然就是將一根一根的木頭用電鑽打洞,每一個木頭大小不同,可以鑽的洞多寡都取決於木頭本身,洞鑽好了,接著就是鑿樹皮,這一片一片的樹皮大小要跟樹洞一樣大小,工程非常浩大呢 ? 種香菇的前期準備工作真的不能馬虎,這些非常繁瑣的準備工程是決定未來香菇的品質,所以我每次都看著老爸跟老媽為了這一季的香菇收成,非常辛苦的忙碌著張羅,每一朵來自鄉下的自然手工香菇真的都得來不易啊。

香菇2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網路環境成熟及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發展,各式行動應用亦轉變成App的模式,消費者於是開始體驗全新的生活型態,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以下的句子:「我剛剛Line給你了。」、「我的Candy Crash卡關了!」、「我昨天下載了一個超好玩的遊戲」。多元的App應用如娛樂、工作到商務活動,已深深影響消費族群的生活脈絡。

根據MIC調查顯示,消費者最常下載的免費行動App類型前十名依次為:遊戲類、社交類、生活類、音樂類、程式工具類、導航交通類,旅遊與地方資訊類、影片類、攝影相片類及新聞類,行動App,正驅動著消費者嶄新的生活型態。

生活娛樂App,創新應用加值內容

生活娛樂App,包含遊戲、學習、影音、交通等,通常是消費者進行個人生活應用與娛樂所需之App,透過創新加值,帶動多元內容應用,包含遊戲內容的社交互動體驗、影音內容的多元廣告應用等。遊戲社交應用如WeMade開發的行動遊戲(咖啡滿屋),讓對咖啡有興趣之族群透過遊戲實現經營咖啡店之理想,並與其他咖啡店主人互動;影音廣告應用如英國電視台BBC推廣在iPad上的專屬節目BBC iPlayer,以BBC名主持人拍攝影音廣告,結合使用者觸控的互動創意,超過20種應用,讓消費者體驗幫主持人做鬼臉的行動互動廣告。基於消費者體驗多元應用App,業者除開發創新應用加值內容,亦可透過擴增消費者之娛樂體驗,蒐集使用者資訊,分析並運用,以提升資訊效用,進一步修正App服務。

工作生產力App,帶動行動工作者

工作生產力App,即企業工作者用來提升個人工作生產力之App,如:文書處理或檔案管理App等。由於各類型行動裝置之蓬勃發展,以及無線網路可取得性之增加,行動科技應用儼然將成為員工增進生產力以及企業增加競爭力之關鍵所在。相關App如具備雲端功能的數位筆記本Evernote,以及擁有雲端儲存功能的Dropbox,都已讓使用者透過雲端應用技術,更有效率地從事工作,行動工作者人口也日益增加。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tmj103  

內容哪裡來是許多人寫部落格的難題,也是許多企業網站無法持續產生內容的原因,但是為什麼很多的網站還是有那麼多的主題可以寫呢? 他們撰寫內容的創意來源從哪裡來的呢?我們在"內容行銷與搜尋行銷"提到,「內容行銷」就是指以創造內容或是分享內容給既有或是潛在的客戶,來創造行銷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內容很重要,但是內容熬不出來的話,光是知道也沒啥用處。這篇"Research & Thought Leadership: Top 10 Content Creation Ideas"分享十個你應該知道的內容創意來源,分別整理敘述如下:

 

10種內容創意來源-朱翎  

 

(1) Recycle What You Know 回鍋你所知道的東西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公開市場的四個趨勢

過去30年來,科技業歷經蓬勃發展、低潮、又再度崛起;1980年,全球科技業者的市值估計約為500億美元,占全球上市企業市值的1.7%;十多年過去了,科技業者市值成長超過三倍,達1,760億美元;接著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十年內成長140%,2000年達8兆美元市值,此刻的高峰,科技業者約占全球市值的四分之一;不過在接下來的三年內,科技業市值又掉了63%,只剩下3兆美元;今日,科技業市值為7兆美元,約占全球市值的14.7%。

Chart 1: It’s been a wild ride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echnology companies have boomed, busted and boomed again. In 1980, the global market cap of technology companies totaled $50B, 1.7% of all global equities. Ten years later, tech market caps tripled to $176B. Then, technology companies entered hyper-growth, registering 140% annual growth rates for ten years surpassing $8T in global market cap in 2000. At its zenith, IT companies represented one-fourth of all equity value in the world – pure euphoria. At its post-2000 nadir three short years later, technology market caps deflated 63% to $3T. Today, the sector has settled: technology equity is worth $7T and represents 14.7% of the total global market cap. [1]

rplot1

 

2. 科技業的市場力量已分散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速成長的行動App市場仍由蘋果領先群雄,根據Gartner最新報告指出,今年行動App下載量將達460億次,比起2011年的250億次成長將近翻倍。行動用戶下載了數量如此龐大的應用程式,卻有89%都是免費App,其餘需付費的App有九成收費不到3美元。

Gartner認為這樣的價格趨勢只會越來越走強,預測2016年行動App市場下載量將達3,100億次,其中93%會是免費App;也就是說,可幫助App開發商真正將錢賺進口袋的業者,會迎來龐大商機:不只是行動廣告獲利模式,還有應用程式內購買模式(In-App Purchases)、訂閱(Subscriptions)和其他方式讓行動用戶為內容付費。根據Gartner的預估,2016年41%的行動App收入將來自應用程式內購買。

隨著免費App人氣越來越高漲,價格偏低的付費App也會越來越多,2016年收費0.99美元~2.99美元的付費App會占所有付費App的96%。此外,「應用程式內購買」會越來越多,2011年具應用程式內購買功能的App占比僅為5%,營收占比10%,Gartner預估2016年應用程式內購買App占比會提升到30%,營收占比也會提升至41%。

哪一家的行動平台會主導市場呢?雖然多家Android應用程式商店浮出檯面(最多人使用的是Google和Amazon應用程式商店),微軟也在大力推廣自家服務(應用程式數量已達10萬個),還有其他業者如RIM也努力推廣應用程式服務,不過都不敵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的高人氣。

不過該份報告指出,今年蘋果App Strore在456億次總下載量占超過210億次,74%的成長率卻比起整體成長率83%少。Gartner研究總監Brian Blau表示,市場最大的蘋果,其應用程式數量占比為25%。不過從成長率來看,其他平台的App數量成長更快。從應用程式需求量觀察,蘋果、Google、和微軟還是居於主導地位。

Gartner另外指出,Amazon成功證明第三方應用程式商店也能在這場App大戰中取得重要角色。不管是Amazon的Appstore,還是Facebook的App Center都已經成為重量級競爭者,Gartner預估Facebook因為有品牌力量撐腰,在社群遊戲市場領先群雄,有潛力成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不過前提是Facebook的行動應用服務功能整合之後,9億用戶還願意繼續使用Facebook行動版。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Facebook平台接觸到的用戶已達10億人,它也愈來愈重視如何替企業客戶進行社交事務。目前對企業而言,Facebook功能中最豐富的資源就是品牌頁面。最近一次計算的結果顯示,擁有至少10名、至多百萬名次粉絲的品牌頁面共有4200萬個。因此,主流行銷商也愈來愈著重於在Facebook平台上吸引、留住觀眾,並與他們接軌。以下是六個有效遊戲化Facebook行銷的方法。

 

561913_457129540996976_265333768_n    

 

 一、漏斗狀過程

運用漏斗的形狀思考隨著時間而變化的用戶參與度。在最上端是用戶能採取的最簡單的社交行動 — 這通常是按讚成為品牌的粉絲。最底部則是一些較複雜的行為,例如購買、訂閱、或推薦等。企業的目標是在最上端盡可能吸引消費者,且讓愈多人進入之後的階段愈好。為達此目的,企業必須先辨識出此過程中如閱讀、按讚、付諸行動、連結、邀請、購買、訂閱等主要導航點,再追蹤用戶於漏斗式過程中移動的數據資訊,並使資訊在行銷團隊中流通。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公司在臉書上經營官方粉絲團,但官方留言卻常常出現言詞反覆的情形,有的時候誇張到讓網友都懷疑留言的人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還是這間公司的臉書帳戶被駭客侵入了?我們也有同樣的疑惑,所以研發出了這一套格式,可以協助建立穩定的社群網站編輯程序。在文章結束的地方可以看到我們的格式概述。

在許多公司裡,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的透過公司的社群網站發文或張貼文章,如此必然會造成許多反覆、不一致的言論,這時你就需要一套定義明確的操作程序,要成熟地運用公司的社群媒體,現在就要學著掌握社群網站內容的編輯程序。

公司的社群網站的編輯企劃一定要與公司整年的行銷企劃同步進行,也就是說社群媒體的管理者必須要和行銷人員一起了解公司整年的營運計畫以及目標,這可以幫助社群網站的管理者擁有更全面的視野,建立協調性高的溝通策略,此外,社群網站必須與時俱進,可以隨時張貼出一些與時下熱門話題相關的文章。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鹽湖城數一數二的公關公司Snapp Conner PR,創辦人Cheryl Conner看過上千家新創公司的成長,特別是猶他州(Utah)的Grow America Springboard百萬美金競賽,許多新創公司都積極爭取。Cheryl Conner今日要分享她所歸納的成功新創公司的五大徵兆:

1. 確認客戶和市場存在: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事前做到客戶驗證(Validated Customers),就像是擴展速度過快的網路公司,還來不及仔細探究市場並精簡成本;反之,能取得成功的新創公司,其成長都是仰賴穩定客源(有固定客戶收入更好)。

2. 具有策略觀點:和經營時慌張或只想求生存的公司不同,新創公司應該要積極計畫未來,並擁有國際觀和全球視野,擬訂一到五年的策略,並且穩定發展,搭配可以衡量的指標,一步一步達成關鍵里程碑,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3. 保守現金策略:沒有一個事事完美的開創事業好時機,能夠在早期的關鍵時刻獲得資金挹注更是難上加難。精實營運成為創業代名詞,可以妥善利用初期資金的企業,才有可能迎向成功的未來。

4. 營運透明度:一家公司的承諾、誠信、和透明經營密切相關,成功的業者少有隱瞞,定價方式和客戶策略越少秘密,不但可以讓生活以越簡單,也可以讓員工充分參與。「透明」是Cheryl Conner最喜愛的議題之一,企業要避免壞消息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每天都活在大家的目光之下,只要不遮掩過活,就能避免可能的壞事發生,透明營運是非常正面也積極的成功徵兆。

5. 溝通:如同Grow America創辦人Alan Hall所言,每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每一家表現良好的公司都能溝通無礙,好消息、壞消息都能用坦白的方式和直接的語言傳達。想像一下,如果投資了一家好公司,但卻是一家不善溝通的公司,外界不會知道這家公司的好,這將是一件讓人相當挫折的事情。沒有任何一家好公司可以在「真空狀態」下成長(也就是不對外溝通),許多成功的企業都可以體認到,能夠好好對外界溝通是一件及重要的事情,也可以伴隨許多成功的機會。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ced with an increasingly uncertain world, there are some things every organisation needs to know if it is to survive and succeed. Here are my ten top tips:
面對一個愈來愈不確定的世界,有些事情,是所有想要繼續生存及成功的組織所必須瞭解的,以下是我認為排名前十名的事:

Know your goals. When times are uncertain you need to know where you’re heading. This includes strategic vision as well as tactical objectives, with bo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goals. Ensure goal congruence and alignment to focus your efforts on what matters.
瞭解你的目標。當時間是不確定的,你必須知道你的方向,這包括策略願景與戰術目標,以及長期與短期目標。確保目標是一致的且能將資源調整聚焦在有關的事情上。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才是 99% 的努力,加上 1% 的靈感。 — 愛迪生

當然就像愛迪生、愛因斯坦這些「天才」常常告誡人們的一樣,這世上或許有些人天份真的比較強,但要成功還是必須靠努力。但努力也不是漫無章法的,我們必須要向成功者學習。前兩天聊到「思想舉重」和這個練習對於「創造性思考」的幫助,今天剛好就看到一篇相關的文章,非常值得與大家分享。

作者 Michael Michalko 以前是「北約組織 (NATO)」情報部門的重要幹部,當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專門研究「發明性思考 (Inventive Thinking)」的方法。離開 NATO 後,他被 CIA (美國中情局) 聘為顧問,也寫了包括「Thinkertoys」、「ThinkPak」和「Cracking Creativity」等好幾本暢銷書 (這些書在 Amazon 都得到了 4.5 顆星的高評價)。

Michalko 的這篇文章名為「How Geniuses Think」,開場先點明了「天才」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

一般來說,我們思考的方式是「重製的 (reproductively)」,也就是會從過去的經驗去找類似的情況。當我們面對問題時,我們往往專注在找一個以前曾經有用的解決方法。我們會去回想「以前的學校、工作、人生中,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接著我們從中間選擇一個看起來最有潛力的方法,然後完全排除其他的可能。由於這樣「基於過去」的法則很合理,我們對這些結論的正確性往往越來越自傲。

相反的,天才的思考方式是「生產性的 (productively)」,而不是重製的。當面對問題時,他們會想「我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看這件事情?」「又有幾種方法解決這個事情?」而不是「以前有誰教過我什麼?」他們常常會先想出好幾種不同的反應方式,而這裡面往往就會出現不尋常且獨特的東西。

橘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